家庭教育

0x01 原生家庭

豆瓣曾经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关信息,对冲一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要你的父母不是温良的高级知识分子,你的原生家庭必然存在不小的缺陷。与此同时,你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及格。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前几乎不当着ta们的面吵架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已经是极其稀有的家庭环境了。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家庭不一定大富大贵,但成为小县城中产阶级是轻而易举的。以上述“三要素”和“高级知识分子”为界,我将家庭教育划分为三档:不及格、良好和优秀。

  • 不及格:做不到“在孩子成年之前几乎不当着ta们的面吵架”、“重视孩子的教育”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只要不满足其中的任意一条,家庭教育就不及格。
  • 良好:满足“在孩子成年之前几乎不当着ta们的面吵架”、“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而且父母都不是高级知识分子。
  • 优秀:满足“在孩子成年之前几乎不当着ta们的面吵架”、“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而且父母至少有一人是高级知识分子。

1. 言传身教

为什么伪教育的第一宗罪不指向应试教育?因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始于父母。父母的实力决定了你读哪个档次的幼儿园,受何种启蒙教育,受何种家庭教育。如果父母足够强,ta们甚至可以为你提供真正的教育,使你不必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地试错、在一段又一段苦涩甚至置你于死地的失败中成长。

观察一下爷爷奶奶和父母,不难发现两代人之间存在不小的相似性;再观察一下父母和自己,亦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仔细地观察父母言传身教的“硕果”,不难发现:父母的言行举止像一种思想钢印,由内而外地左右你的想法和言行。例如,“父母打麻将,而你刷抖音”。将短视频视为新时代的麻将,并无不妥。而且,移动互联网覆盖了绝大多数家庭。父母学会了刷短视频;新生代也学会了打麻将。奶头乐的形式变来变去,但它们的内核始终是奶头乐。类似地,如果父母至少有一人是温良的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几乎无法养成让自己长残的习惯。

2. 亲密关系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亲密关系中尤为重要。因为应试教育抵制早恋,所以“如何建立、经营亲密关系”这一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几乎是空白,更别提仍然被视为禁忌的性教育。我们长期所耳濡目染的父母,自然地成为了最熟悉的亲密关系样本。假如原生家庭足够地恶劣,孩子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往往奇差无比。

不及格的家庭教育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孩子早恋,但瞒着父母”。可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父母一般可以正常地和孩子聊感情问题,但不足以提供跨时代的建议。

3. 畸形的爱

父母爱不爱自己的孩子?除了极少数变态,父母都或多或少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明明爱孩子,为什么其言行却害孩子呢?因为

回到原生家庭的“及格三要素”:

  • 在孩子成年之前几乎不当着他们的面吵架:上一代人的教育环境非常差,而培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占比极大。父母吵架无疑是人生阴影之一,尽管大部分孩子没有这种意识;苛责孩子则是更加严重的人生阴影。父母因为负面情绪爆发冲突已然恶劣;从小到大接受冷热暴力的孩子想长成一个双商正常的人,几乎不可能。
  • 重视孩子的教育:在这个学历大幅度地贬值的时代,为什么教育很重要?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母经历了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见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甚至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清一色地“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几乎不会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ta们重视的是学习所对应的学历,不是教育。当今社会,一纸文凭的作用极其有限。高考多考了一百分,不如选专业撞大运。教育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是智识,而且其副产品之一是精神世界。获取“物质”很依赖家族的原始积累,但“精神”最好的养料之一是苦难。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通过智识支撑起足够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是过好这一生的唯一解。
  • 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有不良嗜好的父母大概率不满足前两个条件,而具备“及格二要素”的父母一般没什么臭毛病。同样地,假如父母沉迷黄赌毒或其它的违法犯罪行为,孩子几乎无法长成一个双商正常的人。

“及格三要素”要求父母不,但大部分父母不由自主地坏。坏和爱结合,形成了畸形的爱

4. 残缺的爱

根据父母的动因,家庭教育分为主动教育与被动教育。

  • 主动教育:父母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即未雨绸缪。
  • 被动教育: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级知识分子”意味着什么呢?在主动教育上,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孩子;在被动教育上,倾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 提供良好的环境:举一个历史悠久的例子,孟母三迁(学区房),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言传身教。每天阅读半小时的父母比寸土寸金的学区房更“值钱”。
  • 引导孩子:热衷养娃的高知爸妈之所以不可能让孩子长残,是因为养娃这个问题依然对应某些已经非常成熟的解法。培养兴趣、避坑、帮助孩子突破瓶颈等,都存在既有路径。
  • 倾听:和家庭教育类似,我将倾听分为及格、优秀和完美三档。
    • 及格(包容):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困惑,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想法和言行。
    • 优秀(理解):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在包容的基础上换位思考,和孩子共情。
    • 完美(开导):“包容,理解,开导”一气呵成,具备顶级的治愈力。
  • 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不缺孩子的钱、支持孩子合理的诉求等。

“高级知识分子”要求父母不,但大部分父母是蠢的。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是,蠢的负面影响不比坏更低。蠢和爱结合,形成了残缺的爱

5. 童年阴影

根据不满足“及格三要素”和“高级知识分子”所结出的恶果(分别是坏和蠢的产物),我将童年阴影分为负面的人生阴影和悬而未决的困惑。

  • 负面的人生阴影:这类人生阴影比较契合大家的第一印象,校园霸凌、“老师的言语辱骂,甚至体罚”、更恶劣的事情还有性侵等。除了足以为外人道的中等恶性事件(我告诉老师、爸妈),“大恶”往往羞于启齿,比如长辈附带威胁的性侵;“小恶”则不足挂齿,比如贫穷所致的困窘。负面的人生阴影需要出口。它不一定非得是父母,也可以是朋友、恋人甚至其ta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旦人生阴影积压在心头,就可能对人生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 悬而未决的困惑:除了清除人生阴影,排解悬而未决的困惑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人生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孩子只能靠自己。重点包括择业、婚恋、精神独立等;难点包括成长之路所遇到的各种bug,其中最大的bug莫过于“在伪教育中独自地面对没有容错率的人生”。

0x02 站在不吃香菜的肩膀上

引用半篇旧文:

我生于1999年。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留守儿童,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春秋学期,我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上课、写作业、嬉戏玩闹、很早睡,也很早起;在寒暑假期间,我一般去外婆家。外婆家远在十五里开外的一个山窝窝中,附近只有二十户左右人家。我外公及其一众兄弟便占了六户。若走上二三里,便可以走到一个小村庄。那个小村庄有一个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二三年级一同上课。乡村教师教书育人之功力可见一斑。等到第一个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带回了“打工挣钱多”的消息,小村的人便倾巢而出,只剩老弱妇孺春耕秋收,过着简单且朴素的日子。暑假的傍晚时分,外公外婆去田里摘下莲壳微微泛黑的莲蓬。次日,外公外婆一家人和我把莲蓬剥开,取出莲子,使用自制的莲刀将莲壳切开一条窄缝,去壳、去衣、去芯。至于寒假,外公会制作一种纯手工的厚饼。它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和某种不知名的树汁。因为外公有一张好吹牛的大嘴,“他外孙学习成绩很好”这一不实言论一度广播乡里。小学时,从乡里去到村里,从村里回到乡里,那片闪耀的星河,那棵裹着薄冰的山茶树,未让我感受到贫穷,但它们似乎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什么。

随着我的两个表弟日渐长大,只有一二三年级的小学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文化需求了。与此同时,舅舅的钱包也因为他的勤俭厚了起来。外公一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搬入了距乡政府仅二里之遥的新房子,从山窝窝里的由土坯、瓦和木头所组成的旧房子搬入了砖、钢筋和水泥所组成的新房子。彼时,我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于务工的父母而言不算负累,所以我初中的寒暑假开始在广州的郊区度过。那时的我不具备独自外出的能力,只可以在工业园的园区里胡乱走走。等到爸妈放假,我可能被带去越秀公园之类的地方,见识外面的大世界。高中的假期亦是如此,偶尔还可以蹭到公司的福利,举家出游巽寮湾。在高三结束之后,我已经可以独自地绕着以广州塔为中心的市中心逛到夜色落幕了。中学时,从乡里去到一线城市,从一线城市回到乡里,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广州塔绚丽的霓虹,未让我感受到富有,但它们似乎也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什么。

@ Anticorianderist《十五年变迁之我见》(节选,有删改)

这半篇旧文除了穷,似乎也没有多少关于家庭教育的苦水。对此,我对着第一节的各个小节分别写一点点:

  1. 言传身教:我爸骗我妈,“存折在哪?我要去存2000块钱。”当再次拿到存折时,我妈发现,“我爸不是存了两千,而是取了两千”。
  2. 亲密关系:吵架、具体的感情状态,这类破事写不完,也没必要写。我只用一句话概括,“假如我考不上大学,ta们一定会离婚。”
  3. 畸形的爱: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钓鱼,被我妈发现了。她当众扔掉我的鱼竿,暴力地从旁边抢过一条鱼塞给我,“钓这东西有什么意思?回家!”
  4. 残缺的爱:从小到大,我全是自学,没有任何父母的辅导,也没有念过什么辅导班。我的自学不仅包括考试,而且包括感情问题、择业、情绪管理等。ta们没有能力教我,也没有财力让别人教我。小学二年级,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日记。那年,我妈碰巧在家里带我。我问她,“日记是什么?要怎么写啊?”她回答,“我怎么知道?”因为第二天要交,我当晚急得稀里哗啦地哭。我哭她也哭。最后,我的日记写了什么呢?“小明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好可爱。”整个学期,我的日记都是“今天,小白兔……”、“今天,小白兔……”、“今天,小白兔……”。反正那个因为没有预习把学生赶出教室的语文老师只批一个“阅”字。
  5. 童年阴影:上述四点都算。除此之外,刻意隐瞒包括但不限于“非常多异性朋友(可能被误解为早恋)、青涩懵懂的伪初恋、上课偷偷玩手机、经常去网吧”。悬而未决的困惑:everything。

我一路上行,见过从10分到90分的各种原生家庭。我所在的原生家庭当然不够恶劣,因为原生家庭足够恶劣的种子连破土而出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留下来的花,有百般开法。读到本文的你,当然也有你的开法。

0x03 自愈

“从伪教育到自我教育”不应该一味地批判伪教育所造成的艰难困苦,因为自我教育的玉汝于成才是本书的根本动机。我以自己为例,分析“如何弥补家庭教育”。

作为一个幸运儿,我的幸运之处包括:

  • 留守儿童:学龄前跟着外婆,远离了相看两厌的爸妈。我外婆至今仍然津津乐道,“在你爸妈接你回家过年的时候,你害怕ta们像害怕陌生人一样,老往我这里躲。”和爸妈的聚少离多,使“言传身教”、“亲密关系”、“畸形的爱”对我的负面影响非常小。
  • 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在我们村)成绩好”使我获得了及格的生存环境,极少受到来自家庭的苛责。
  • 从不缺倾听者:在人生的前六年,我获得了人世间最纯净的爱,白天无忧无虑地在大坪上拿着木剑召唤疾风、晚上抬头便是治愈一切的漫天星河,活在童话里;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同性或异性好朋友一直无缝衔接。
  • 智识:我有着顶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凭着它们,我能够解决任何的困惑。

和幸运之处相对应的弥补方式:

  • 有意识地远离家庭的负能量:越离谱的原生家庭,越可以、也越应该头也不回地一走了之。其实不只是糟糕的父母或家庭教育,和负能量划清界限是一门必修课。大学时,只要可以经济独立,你几乎可以彻底地离家出走。很多人眼中的“父母皆祸害”是父母作的恶,但忽视了ta们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总之,只要你的父母不是温良的高级知识分子,“将你的人生被ta们所占据的部分恰到好处地切割”是一件必做的事情。
  • 好好学习:相信大家非常清楚“成绩好”所带来的收益。一般来说,只要不在卷王大学的卷王学院,拿奖学金应该是非常容易的。
  • 学会倾诉:此处所对应的两个极端是“什么都自己一个人熬”和“自己属于只产生负能量的情绪黑洞”。只要原生家庭不会太离谱,你应该不至于连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找不到。
  • 多读书:或许这个建议过于笼统,我不加解释地推荐一个视频,梁永安/一生细读一本书。在大学期间找到你的人生之书,因为她将成为你永远的避风港。

high-level地看,治愈分为阳光和智识。

1. 阳光

它还在那儿。一动不动。而在别的地方,村庄、小河、山坡上,到处都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苦楝树下那片可怜的小小的紫色花朵,仿佛就是我,永远都在阴影中,永远。它在微风中不安地翕动,若有所思,似火欲燃……

@ 格非《山河入梦》

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处幽暗。那是一片无人引渡的虚无。虽然淌过虚无只可以由本人完成,但旁人可以指导,也可以当救生员。在前文中,我提到“倾听分为包容、理解和开导三档”,被倾听正是让人走出负面的人生阴影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束阳光,照进在阴影中的花地。所以,学会倾诉;在学会倾诉之后,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关于倾诉,详见“下篇:自我教育/人际关系篇”。

没有死刑

没有监狱

没有恐惧

没有贪污腐化

遍地都是紫云英的花朵,它们永不凋谢

长江不再泛滥,连江水都是甜的

日记和私人信件不再受到检查

没有肝硬化,也没有肝腹水

没有与生俱来的罪恶和永无休止的耻辱

没有蛮横愚蠢的官员,也没有战战兢兢的百姓

如果你决定和什么人结婚,再也不会有年龄的限制

“这么说,什么烦恼都不会有了?”

“对,什么烦恼都不会有了。”

@ 格非《山河入梦》

2. 智识

假如我们的人生没有引以为耻的过去,或者每一句有声的嘶吼或无声的呐喊都被人听到,何谈治愈?没有伤口的人生,何谈治愈?因为人有欲望。无论是本能的欲望,还是被外界所驯化出来的欲望,只要欲壑未填,就成为了伤口。你没有考上985,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985,就像没考上大学的父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下一代。很多事情也是类似。

同样地,我简单地给出一句“所以”。所以,读书,因为书中自有张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