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

0x01 关于社会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表情包“social, social”。它调笑式地强调了一种“少已更事”的状态。是否进入社会划分了所谓的学生时代和社会人。相似的情境还有“进了社会,大家都很现实”的过来人经验、“终不似,少年游”的愁绪、“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自欺欺人。但是,本文所讨论的社会教育不是指学生时代的下一个阶段,而是指“渗透在家庭教育、应试教育、高等教育之中的社会教育”。因为“大家这年头网上冲浪的强度,dddd”,所以本文的重心是和互联网相关的部分话题。

1. 社会焦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焦点莫过于各大APP的热搜。最经典的言论之一是“将军孤冢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暂且不论大众的喜好,即使社会焦点存在,其讨论范围也局限在方圆百里之内的口口相传。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做到了“社会焦点全中国同时同地(互联网)论”。在探讨社会焦点何以成为社会教育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之前,先联想一下: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现在,中国的群众是否仍然是戏剧的看客?在《家庭教育》中,我提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像是一种烙印,由内而外地左右你的想法和言行”。想想爷爷奶奶辈和父母辈,围观到底是群众所自带的属性之一,还是“言传身教”的“硕果”之一,抑或是兼而有之?对于一个三观尚未成型的人而言,社会焦点无疑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随大流是所有人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之前唯一的成长道路。

那么现在的社会焦点存在哪些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至少包括两个前置问题:“社会焦点应不应该存在”和“理想的社会焦点是什么”。这类问题是社会学家的研究领域。我特别喜欢费孝通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接下来,我从吃瓜群众的“瓜”和“群众”出发,分析现在的社会焦点与“各美其美”的差距。

  • 就社会焦点的主体(当事人,即吃瓜群众的瓜)而言,它应该代表社会,而非个人。但是,现在的社会焦点不是多数人的选择,而是少数人的游戏。两类盛行的社会焦点:饭圈八卦(典型平台之一是微博);宏大叙事(典型平台之一是知乎)。对于饭圈八卦的评价,言必称资本、称炒作。至于某地的政治话题,这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当社会焦点成为了少数人操纵多数人的的工具,它怎么可能代表最广大群体的利益呢?
  • 就社会焦点的客体(参与者,即吃瓜群众的群众)而言,它应该输出理性,而非情绪。但现在的社会焦点,理性少,情绪多。我所见的绝大多数社会焦点的论战,几乎已经被情绪淹没了。这个结果所对应的原因非常简单:吃瓜群众根本不在乎“六子到底吃了几碗粉”,也不在乎曲折的明辨是非。

我认为,如何对待社会焦点由大一新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地习得。在那之前,不受作为伪教育的社会焦点荼毒也是值得警惕的。我是留守儿童,从而远离了家庭教育;我自学,从而远离了应试教育和“低等”教育;类似地,我不喜欢吃瓜,从而远离了(社会焦点的)社会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我无意劝人戒除吃瓜的爱好。第一,如果吃瓜可以让你快乐,那么吃瓜自有吃瓜的意义;第二,关于吃瓜的学问也是正正经经的学科,某些人注定成为专业的种瓜人、卖瓜人或吃瓜人,而且种瓜人和卖瓜人非富即贵;第三,社会的某些弊病经由大瓜揭示,这也是社会焦点存在的积极影响之一。但是,吃瓜的频率和强度一旦超标,其作用肯定是负面的,因为:

  • 瓜一般是苦瓜:大家稍加观察,不难发现瓜一般是中性或恶性事件。这和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以及经济增长陷入瓶颈)以及人类的感性基因(生于忧患,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有关。长期置身其中,弊远远大于利。因为被少数种瓜者玩弄和浸染在多数吃瓜者的情绪之中,其负面影响必然远远超过“了解时事”的正当需求。
  • 群众一般是愚蠢的群众:“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暴论更加吸引眼球。因为绝大部分事情是复杂的,所以正解比简单粗暴的答案来得难、来得慢。现在的互联网毫无门槛,加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占比不大(更别提受伪教育是否算得上受教育),导致错漏百出的观点甚嚣尘上。

作为一个从不主动吃瓜的人,我仍然不可避免地知道最近发生了哪些“大”事。某些不明所以的热词或新梗,一查便知。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只需要被动地等待无孔不入的时事即可。

2. 社会资源

本文以社会资源的角度,从社会焦点的点过渡到社会教育的面。思考一个问题:刨除被监护的家庭教育、被参加的应试教育、被放养的高等教育,我们独处的时间被哪些人事物填满?社会焦点是比较显眼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妨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定义为受教育的过程,刨除被监护的家庭教育、被参加的应试教育、被放养的高等教育,将“看似独处,实则和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成长”定义为社会教育、将填满社会教育的人事物定义为社会资源

既然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项显性的伪教育被口诛笔伐,作为受害者的你们亦深以为然,那么隐性的社会教育呢?基于社会资源和社会教育的定义,我阐述以下两条结论。

  • 你所受的社会教育取决于所受的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且受害者可以感受到显性的外因,但社会教育看似独立自主的选择,让受害者自以为所选择的社会教育是“在枷锁之外的自由”。比如,我听毛不易的《消愁》消愁,“清醒的人最荒唐”。从窒息的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逃离,被毛不易的《消愁》消愁,我独立自主地选择了我的社会教育。伪教育最令人悲哀和不忍的罪过是它们将永恒的真、爱、美这些完美的原材料炖成了一锅黑暗料理,促使学生们走上了相反的道路。比如,你的父母非常普通(算不上优秀的家庭教育)、你读了以应试为导向的小学、初中、高中(正统的应试教育)、你读了一所野鸡大学(不把普通学生当人看的高等教育)。那么,你大概率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进入专业的录音棚,没有机会认识有钱有闲的艺术生,既翻不开又看不懂乐理,何以得知饱含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纯粹的《消愁》经由多么复杂、铜臭、以万物为刍狗的产业链才传到了你的耳中?比如,我看着《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深圳合租记》,听着许嵩、徐良、汪苏泷(网吧BGM三巨头),玩着QQ农场、QQ牧场、Q宠大乐斗、天天酷跑长大。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初等教育的入门、高等教育的进阶,我们几乎无法独立自主地窥见优质的社会教育。李宗盛说:“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你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是这个样子,听众是无辜的。”其它方面的社会资源同理。
  • 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下篇:自我教育/1 知行”)之前,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较之于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伪自由意志”。从家庭教育到应试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我们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投胎毫无选择权,但九年义务教育被个人所影响;应试教育的作息时间表具有高度的强制性,但高等教育更加宽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前20岁),每个人可以独立自主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意味着社会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从伪教育中逃离的我们,拥抱看似是自我教育,实则仍然是伪教育的社会教育(参考Rick and Morty S03E07的自由味威化饼)。所谓教育,在本质上是通过现有的真理塑造认知。假如你从未触及现有的真理,何谈自由意志呢?

0x02 简中互联网

信息已经是虚拟世界的氧气了。那么,你是活在简中互联网之中的厌氧细菌呢?还是活在互联网之中的光合细菌呢?充斥着简中互联网的信息包括:

  • 智商税:Google + Adblock Plus可以砍掉99%的智商税,因为它们可以把你从各大手机APP脏乱差的信息流中解放出来。我对智商税的定义比较苛刻,“所有通过认知差挣钱的卖方都在割韭菜”、“所有通过低质量信息挣钱的卖方都在割韭菜”。基于此,绝大多数辅导班、培训班、付费课程都是智商税。学习 = 高口碑书籍 + 高口碑课程 + Google。
  • 键盘侠、杠精和喷子:因为它们的存在,茧中互联网涉及人与人之间交互的平台已经没有净土了。键盘侠和大谈特谈物理学史的出租车司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杠精和半疯的狗没有区别;喷子和全疯的狗没有区别。所以,如果无法对键盘侠一笑置之、对杠精和喷子唯恐避之不及,那么你有必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其中之一。
  • 信息茧房:所谓的信息茧房,指的是“信息流所属的立场已经收敛了”。几乎所有的手机APP都不遗余力地开发更加完美的推荐机制,以占据用户的时间精力,进而盈利。常见的信息流包括短视频APP、哔哩哔哩等视频信息流或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图文信息流。茧房不茧房的判定方式非常简单,你能不能批判地看待任何信息。

应对方式即科学上网

  • 使用Google。
  • 卸载盈利方式和用户的使用时间挂钩的手机APP。
  • 屏蔽不必要的通知和弹窗。
  • ……

因为信息素养过于重要,所以“下篇:自我教育/7 信息素养”将详细地讨论之。

0x03 传承

1. 双重规则

在明面上,所有的话术都是伟光正的;在暗地里,专门坑害老实人。无需赘言。

2. 开源精神

我建议大一新生无脑地转入泛计算机专业。这不是劝大家都当程序员。对于做题人而言,待在地矿油、生化环材等圈子里,你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一次GitHub,也不知道泛计算机专业的公开课足够每个人CS DIY。无论思维方式、信息素养、工作环境,你统统被迫停留在上个世纪中(不思进取的泛计算机专业科班生也不例外)。高薪是转入泛计算机专业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原因,而且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泛计算机专业终将跌落神坛。但是,泛计算机专业最前沿的生态,绝对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情社会。在没有血缘、宗族、利益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缺乏为爱发电的传承。日益激烈的零和博弈毫无人性、欲求不满的互相倾轧不可逆转地扩大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我的有生之年里,开源之火一定可以从泛计算机专业烧到互联网所覆盖的每个角落。希望未来的你在为爱发电上富有余力,让社会达尔文主义所支配的地区多一些高等动物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