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0x01 大学之谓

本文只需要奉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西南联大》的链接即可,因为它们涵盖了高等教育所须知的绝大部分内容。我非常建议你们在读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和看完《西南联大》之后阅读本文。碍于价值观和吸收度,你不一定愿意读(看)完它们。如果你浅尝辄止,我希望你在若干年之后再读(看)一遍。

1.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我开篇大书特书的内容一定是“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现在,后知后觉的人们终于以较大的声浪质疑“应试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筛选”、“本科教育不是教育,而是‘依托答辩’”,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早在2008年就已经指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对于绝大部分考不上Top 3的“失败者”而言,我认为值得强调的是:

  • 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简短地介绍了“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早已崩溃”的现状、成因以及高等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这对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具有指导意义。
  • 在进入大学之时,苍白的高考分数已经作废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的原文是“大学四年留给你的是你的人生,在你毕业之时,那一串苍白的分数其实就已经作废了”;在步入大学之后,你不难听到“在工作了十年之后,没有人记得你的学历”这种类似的道理。所以,你无需担心你曾经在高考上落后于人。
  • 平庸的生活方式是麻醉药。他只会束缚你,让你没有作为,甚至没有出息地度过大学的四年。”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如果说贫穷是种生活方式,拣垃圾和挑大粪只是这种方式的契机。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的“不足之处”包括:

  • 它所面向的读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筛掉了至少99.9%的大一新生。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的核心读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的佼佼者。这筛掉了至少99.99%的大一新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仍然建议你读完它呢?和王小波的上述观点类似,我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简短地谈谈认真地读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质是生活方式的差距,而生活方式的差距源于思维方式的差距。读《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的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企图“抄作业”。缩小思维方式的差距,即缩小生活方式的差距,即缩小自己与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呈现思维方式的最佳形式之一是“成体系地表达”,而“成体系地表达”的最佳形式之一是书。
  • 信息具有时效性。《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因时因地的内容占了过多的篇幅,但这种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强。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新版)》再接再厉。我曾经看到一条评论“新版的生存手册即转码手册”,但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总是治标不治本的。这也是“自我教育,从而DIY everything”的必要性所在。

2.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是一部关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纪录片。相比于《西南联大》,更加亲大一新生的影视作品是《无问西东》《九零后》。所以,《西南联大》能看则看、不能看则不看,但随着“段位”越来越高,你自然而然地需要《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本文的部分标题出自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我看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应成为高等院校的标杆。但是,现在的高等院校哪有风骨、情怀、传承和教书育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之一)的影子?钱理群延续了鲁迅针砭时弊的传统,“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在此,我不灌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观,也不讨论“钱学森之问”。本文的职责是以“从伪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视角,再论高等教育实然与应然。

0x02 所谓大学

1. 教书育人

  • 教书
    • 应然:选择公认的一流教材,有能力的学校英文授课,没能力的学校依靠公认的一流教材的中译本授课;建立具有“监督、淘汰、优化”功能的教学机制,逐步地提高教学环境;建立“透明、合理、与时俱进”的评奖评优体系,形成良性的引导和竞争……
    • 实然:每所高等院校各行其是,让天坑教材构成了一条又一条利益链,毁人不倦;课程质量稀烂,但评教形同虚设;评奖评优延续了应试教育“唯卷是举”的风格,而且加入了官僚主义和裙带关系……
  • 育人
    • 应然:让大一新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提供因材施教的择业、就业指导;建立高效的行政体系,杜绝尸位素餐和踢皮球……
    • 实然:把本科牲当作圈养四年的猪,出栏了便自生自灭;通过美化就业率骗骗下一届;外行指导内行……

从教书育人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应该向社会输送未来的中坚力量,但现在的高等教育连合格的螺丝钉都造不出来。

2. 养蛊游戏

  • 蛊王大学:教育,应该把普通人教好,而不是把尖子生教好。越牛逼的学校,越牛逼的生源。学校的内部又分了三六九等。越是牛逼的学校,资源越多;越是牛逼的学院,资源越多。越牛逼的生源 → 越牛逼的学校 → 越牛逼的经费 → 越牛逼的老师 → 越牛逼的生源,在这种养蛊游戏下,名校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名校存在的价值是培养尖子生,还是筛选尖子生。
  • 野鸡大学:本科读的是野鸡大学意味着什么?第一,通关难度小。野鸡大学根本用不上智商。像数学、物理学、哲学这种硬核学科,野鸡大学的生态依然可以将其化作一场又一场“背多分”考试。955的学习强度辅以“临时抱佛脚”等小技巧,不难拿到奖学金和保研资格。值得提醒的是,“卷赢了”只能代表“通关了本校本专业”,和撕下“做题家”的标签相距甚远。第二,失败者的社会实践。很多野鸡大学的大一新生纠结所谓的效率和弯路。认识原地踏步甚至南辕北辙的必然性及其和解其实是另外一门必修课,但不妨想想失败者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个世界在2100年之前,“成功者少失败者众”的格局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在你的有生之年,身为失败者的社会实践成为了深刻地理解绝大多数人(失败者)的必要条件。

0x03 进退无由

1. 有大楼之谓也

全盘否定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客观的,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师确实仅仅存在于蛊王大学的蛊王学院的蛊王专业。含蛊量与良师的数量、质量呈正相关。如果加上教学水平这个指标,我只能说:与其在粪坑里找金子,为什么不拥抱互联网呢?

在我看来,高等院校唯一的价值是一幢又一幢大楼所形成的自我教育的环境。首先,最差的野鸡大学也有图书馆和运动场。图书馆放着安静的书桌;运动场让你健康地自我教育五十年。积累硬实力,足矣。其次,在大楼之中的高等院校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社会单元。认识到“有人牛逼;有人装逼;有人傻逼”是自我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软实力。虽然每个人一直位于某个社会单元之中,但到了大学,陡升的自由度才解锁了社会单元的所有模块。

2. 日常

我不加解释地列举以下习惯:

  1. 卸载杀时间的手机APP,比如短视频、手游。
  2. 手机倒扣且静音;电脑别挂微信和QQ,若不得不挂,屏蔽所有非必要的群;整块的时间,尤其安排了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的时间,可以不秒回就不秒回。
  3. 有问题,先Google。
  4. 每天运动约0.5h。
  5. 每天阅读约0.5h。
  6. 每天开心约1h。注意,杀时间的奶头乐不算。
  7. 保持社交,聊天对象以异性为宜。
  8. 自省:如果今天可以重来,怎么度过?
  9. 基于自省,每个月养成三个习惯。
  10. 记录美好。

按照前面所提到的说法,上述习惯属于生活方式。愿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唯人自取。

3. 基本素养

我不加解释地列举以下重要的技能点:

  • 硬实力
    • 精通英语。
    • 掌握一门常用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
    • 了解你所感兴趣的一级学科的全貌。
    • 数学水平至少可以看懂《下篇:自我教育/2 数学》。
    • 哲学水平至少可以看懂《下篇:自我教育/3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可以拿到任何一所高校的任何一个招生人数 ≥ 10 的专业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 软实力
    • 不卑不亢。
    • 可以通过“言”和“行”向任何正常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心”。
    • 己所欲,勿施于人。
    • 人际关系水平至少可以看懂《下篇:自我教育/4 人际关系》。
    • 异性关系水平至少可以看懂《下篇:自我教育/5 异性关系》。
    • 照顾好自己。